microorganism_day6_2.29

11 个月前

微生物感染的控制措施

控制微生物感染的措施

  1. 药物治疗
  • 化学治疗chemotherapy药物:德国艾立希1910年合成了第一个化疗药——治疗梅毒的砷凡纳明
  • 抗生素antibiotic:英国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于1928年首先发现青霉素penicillin
  1. 疫苗免疫
  • 琴纳Edward Jenner于1796年首创接种牛痘vaccinia预防天花
  1. 改善生活环境
  • 消毒与灭菌

1️⃣抗微生物感染的治疗

重大事件

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

现状-细菌多重抗药性的原因解析

  • 用药量不足
  • 不适当地滥用药
  • 在家畜家禽和海产品生产中大量使用抗生素

细菌耐药的机制

  • 耐药基因的产生与传播(染色体、质粒、转座子)
  • 药物难以到达靶细胞(TB)
  • 细菌对细胞壁抑制剂不敏感(stationary phase or L-form)
  • 细菌形成生物被膜(biofilm)

抗病毒药物

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对潜伏病毒和整合病毒无效

抗病毒药物的局限性

  • 对潜伏病毒无效
  • 耐药突变株的出现:HIV突变株
  • 靶细胞的种类过于集中:目前投放市场或正在研发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针对HIV、疱疹病毒和肝炎病毒感染

表格

?课外? 以下⬇️

  1. 最好的抗HIV药
  2. HCV治疗突破——直接抗病毒药物(DAA)
  3. 临床使用和研发的DAA

干扰素interferon,IFN 是病毒、细菌内毒素等诱生剂作用下,诱导宿主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抗病毒活性、免疫调节作用及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糖蛋白,是一种细胞因子

人类干扰素主要分为alpha、beta、和gama型,分别由白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

IFN作用机制

  • 抗病毒作用

可抗DNA和RNA病毒,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通过诱导产生抗病毒蛋白干扰病毒复制

  • 抗细胞增殖作用

抗肿瘤:阻遏癌基因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增生,抑制肿瘤血管形成,促进凋亡

  • 免疫调节作用

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

IFN抗病毒作用特点

  • 1
  • 2
  • 3
  • 4
  • 5

免疫预防immunoprophilaxis

最有效的预防微生物感染的方法是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

表格

人工主动免疫Artificial Active Immunization

是用人工方法给机体注入抗原物质,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的免疫应答过程

特点:免疫反应出现慢,但维持的时间长 目的:用于细菌和病毒感染的传染病预防

人工被动免疫Artificial Passive Immunization

抗毒素antitoxin: 用细菌类毒素多次免疫马后,取其免疫血清,提取免疫球蛋白精制而成,如:白喉抗毒素、破伤风抗毒素

免疫球蛋白: 胎盘丙种球蛋白和人血清丙种球蛋白 作用:用于应急预防

人工主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区别

表格

人工主动免疫的疫苗种类

  • 减毒活疫苗
  • 灭活疫苗
  • 亚细胞成分或亚单位疫苗
  • 联合疫苗
  • 新型疫苗

‼️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比较‼️

表格重点!!!

儿童计划免疫疫苗

表格

拓展知识

冻干皮内注射用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erin vaccine,BCG

卡介苗(BCG):将有毒力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在含胆汁、甘油、马铃薯🥔的培养基🧫上经13年传230代,获得毒力减弱而保留免疫原性的变异株

类毒素疫苗Toxoid vaccine

Sabin活疫苗---OPV

  • 口服糖丸

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Salk疫苗

  • 脊髓灰质炎病毒I、II和III型强毒株甲醛灭活
  • 欧美国家多年使用灭活疫苗
  • 对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者使用灭活疫苗较为安全
  • 我国正逐渐以Salk灭活疫苗替代Sabin活疫苗

基因重组疫苗gene recombinant vaccine

重组乙肝疫苗 基因重组乙肝疫苗

疫苗接种方法

  • 适用于一切乙肝易感者: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针,1个月、6个月再各接种一次;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者可在0、1、6个月时再各接种一次

核酸疫苗

狂犬病与抗狂犬病血清

狂犬病:由狂犬病毒

狂犬病典型的临床表现

  • 神经细胞损伤
  • 恐水症状是最突出的症状,可有呼吸肌痉挛、全身抽搐、精神失常等

潜伏期长:4天——19年,多数1年以内!

抗狂犬病血清

  • 系有狂犬病固定毒株免疫马,采其血浆经胃酶消化后,用硫酸铵盐析法制成液体或冻干的免疫球蛋白制剂
  • 在第一时间内伤口周围局部注射,中和病毒或阻断病毒进入神经系统,其作用是疫苗无法替代的!

微生物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检查的原则

  1. 1
  2. 2
  3. 3
  4. 4 I类 II类 III类 IV类

  5. 5

标本采集与运送的一般原则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程序

细菌的形态检查法

……整理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查程序

病毒体的形态学检查

  1. 细胞学检查:病变组织——>切片——>染色——>光学显微镜——>细胞病变
  2. 电镜检查:直接电镜法、免疫电镜法immune electron microscope

病毒分离培养与鉴定

  • 动物接种:利用已知或建立新动物模型
  • 鸡胚接种:适用多种病毒接种
  • 组织接种:器官培养、组织培养、细胞培养

细胞培养

  1. 原代细胞系(2~3代)来源困难,难以制备
  2. 二倍体细胞(40~50代,vaccine preparation)疫苗开发
  3. 传代细胞系(Henrietta Lacks cells - HeLa cells)基础研究

鸡胚接种的历史与优势 历史:…… 优势:

  1. 鸡胚组织分化程度低,可选择适当途径接种,病毒易复制,感染病毒的膜和液体含大量病毒。
  2. 鸡胚是一个整体,有神经血管的分布及脏器的构造。
  3. 来源充足,操作简单,通常无菌,对接种的病毒不产生抗体。

病毒在培养细胞中培养增殖

鸡胚接种和细胞培养在病毒学中的意义

病毒在培养细胞中增殖的指标

  1. 致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
  1. 红细胞吸附(hemadsorption)
  1. 红细胞凝集(hemagglutination)
  1. 空斑形成(plaque formation)
  1. 病毒干扰作用(viral interference)
  1. 中和试验(neutralization test)
  1. 50%组织细胞感染量(TCID50)
  1. 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

ELISA

病毒成分检测——病毒核酸的检测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分节段病毒
  • 核酸杂交病毒(hybridization)
  • 核酸扩增技术(amplification of nucleic acid)
  • 核酸序列分析(sequencing)

病毒抗体的检测(血清学诊断)Serological identification

消毒与灭菌Disinfection and Sterilization

基本概念

  • 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或去除物体上包括细菌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 消毒(disinfection):消除或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但不一定能杀死所有非病原微生物和细菌芽孢
  • 防腐(antisepsis):防止或抑制体外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微生物一般不死亡
  • 抑菌(bacteriostasis):抑制细菌或真菌生长繁殖的方法,常常是可逆性的
  • 无菌(asepsis):没有活的微生物的状态,如无菌操作

消毒和灭菌的应用

  1. 杀灭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
  2. 实验室、生物制品生产、医院手术室等环境和器材消毒灭菌,防止实验材料、生物制品被污染,防止实验室感染和医院感染
  3. 生产生活:食品防腐保藏、饮用水消毒、游泳池水消毒、公共场所如机舱、个人防护等

消毒和灭菌常用方法

物理方法:

  1. 热力灭菌:干热灭菌(焚烧、烧灼、干烤、红外线)、湿热灭菌(<100、=100、>100摄氏度)
  2. 辐射杀菌:非电离辐射(紫外线)、电离辐射(beta射线、gamma射线)
  3. 滤过除菌

化学方法:

  1. 液体:醇、醛、酚、卤素、重金属、表面活性剂、染料、酸碱
  2. 气体:甲醛熏蒸、环氧乙烷

消毒和灭菌机制

  • 破坏微生物生存环境:造成脱水、彻底消亡、停止生长等
  • 破坏菌体及其生长繁殖:蛋白变性、损伤细胞膜、损伤核酸、灭活酶类、干扰代谢、氧化作用

干热消毒灭菌法

方法操作适用
焚烧彻底烧毁灭菌废弃物品、死于传染病的人或动物尸体
烧灼直接用火焰灭菌镊子、接种环、试管和瓶口等
干烤80~100摄氏度经1h,杀灭细菌繁殖体;160~180摄氏度经2h杀灭细菌繁殖体及芽孢耐高温的玻璃器皿、瓷器、金属器械等
红外线0.77-1000微米等电磁波,1~10微米热效应最强表面消毒,如碗、筷等餐具

湿热消毒灭菌法

表格

高压蒸汽灭菌法

灭菌效果监测:

使用注意事项:

冷冻和干燥 高渗透压 辐射杀菌作用 紫外线消毒法 电离辐射法 滤过除菌法

化学消毒剂等种类与用途

  • 重金属盐类
  • 氧化剂
  • 卤素剂
  • 醇类
  • 醛类
  • 酚类
  • 染料

影响消毒灭菌的因素

消毒方法 微生物 环境条件

第一篇——医学微生物学基础到此结束(day2~day6)

第二篇——致病性细菌自下篇开始(from day7)

评论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