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hology_day6_3.6

11 个月前

炎症day2

炎细胞的种类和功能

中性粒细胞

  • 较红细胞稍大,分叶核(2~5叶),胞浆浅粉
  • 2
  • 3
  • 4

嗜酸性粒细胞

  • 较中性粒细胞稍大,分叶核(2叶),圆而对称,胞浆内含丰富的嗜酸性颗粒,其内含多种水解酶
  • 运动能力较弱,有一定的吞噬功能,可以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
  • 见于寄生虫感染及变态反应性炎

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

  • 嗜碱性粒细胞:存在于血液
  • 肥大细胞:存在于组织中
  • 胞浆内含粗大的嗜碱性颗粒,其内含血管活性物质
  • 变态反应性炎

淋巴细胞

  • 体积最小,核圆、浓染,胞浆极少
  • 分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
  • 游走能力弱,趋化性弱,无吞噬能力
  • 见于慢性炎症、病毒感染

浆细胞

  • 卵圆形,浆丰富,嗜碱性;核圆形,偏于一侧,染色质呈车辐状排列,核旁有空晕
  • 源于B细胞,产生抗体
  • 无吞噬能力
  • 见于慢性炎症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

  • 细胞大,胞浆丰富,核椭圆形或肾形
  • 趋化能力及吞噬功能强
  • 炎症后期、慢性炎症、病毒、寄生虫感染
  • 在不同情况下表现出特殊形态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为“清道夫”

  • 功能:抗感染、免疫调节、抗肿瘤等
  • 来源:

骨髓~造血干细胞

⬇️

血管~单核细胞

⬇️

血管外(组织中)~巨噬细胞

特殊部位的巨噬细胞名称:

  • 结缔组织——组织细胞
  • 肝窦——枯否细胞
  • 脑组织——小胶质细胞

巨噬细胞:吞噬不同物质后,名称不同

  • 吞噬脂质➡️泡沫细胞
  • 吞噬炭末➡️尘细胞
  • 心衰时吞噬RBC➡️心衰细胞
  • 吞噬结核杆菌➡️类上皮细胞和Langhans巨细胞
  • 风湿热时吞噬坏死物质➡️风湿细胞(Aschoff细胞)
  • 吞噬异物➡️异物巨细胞,相互融合成多核巨细胞

炎症介质inflammatory mediator

定义:在炎症过程中由细胞释放或体液产生,参与、介导炎症反应的一大类化学物质

来源:

  • 体液源性:多数由肝脏产生,在体液中以前体形式存在,需要时经蛋白水解酶裂解激活
  • 细胞源性:以颗粒形式存于细胞内,需要时释放到胞外;或者炎症刺激时,重新合成

体液源性炎症介质

  1. 凝血系统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2. 补体系统
  3. 激肽系统

凝血系统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 1
  • 2
  • 3

补体系统

  • 血管反应
  • 白细胞激活、粘附、趋化作用
  • 吞噬作用
  • 细菌杀伤作用

激肽系统 在XII因子的作用下,激肽原转变为缓激肽

  • 增加血管通透性
  • 扩张血管
  • 收缩血管以外的平滑肌
  • 疼痛

细胞源性炎症介质

  1. 血管活性胺:组胺、5-羟色胺(5-HT)
  2. 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前列腺素(PG)、白细胞三烯(LT)
  3. 其他:细胞因子、活性氧、溶酶体成分、血小板激活因子等

血管活性胺 主要作用:使细动脉扩张和细静脉通透性增加 组胺:来自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血小板,对嗜酸性粒细胞有趋化作用 5-羟色胺(5-HT):来自血小板、肠嗜铬细胞

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 存在于细胞膜磷脂内,受磷脂酶A2作用后释放出来,转化为炎症介质

  • 前列腺素(PG):扩张血管,引起发热、疼痛
  • 白细胞三烯(LT):增加血管通透性,引起支气管痉挛,对中性粒细胞有趋化作用
  • 脂质素:可抑制中性粒细胞的粘附和趋化,是LT的负调节因子

氧自由基(ROS)

  • 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的ROS,具有杀菌作用
  • 少量释放,促进趋化因子IL-8、内皮细胞-白细胞间粘附分子的表达,增强和放大炎症反应
  • 大量释放,可引起组织损伤

溶酶体成分

  • 主要见于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
  • 包括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溶菌酶等
  • 酸性蛋白酶:降解吞噬的微生物
  • 中性蛋白酶:包括弹力蛋白酶、胶原酶和组织蛋白酶,可降解各种细胞外基质成分(例如弹力蛋白、胶原纤维、基底膜等),在化脓性炎症的组织破坏中起重要作用

细胞因子

  • 由激活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多种细胞分泌的一组低分子量激素样蛋白
  • 包括白细胞介素、生长因子、集落刺激因子、干扰素和化学趋化因子等
  • 参与调控炎症最初的血管通透性改变到炎症后期的组织损伤修复等一系列炎症反应
  • 化学趋化因子:对白细胞有趋化作用的小分子量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IL-1、TNF的作用

  • 局部炎症
  • 全身保护性效应
  • 全身病理性效应

炎症介质

介质扩张血管通透性趋化作用其他
缓激肽++-疼痛
组胺++-
C3a++-
C5a+++
C3b调理素
前列腺素+-疼痛发热
LTB4--+
C4、D4、E4-+-支气管/血管收缩
氧代谢产物-++/-组织损伤
PAF-++支气管收缩
IL1/TAF--+发热
NO+细胞毒性作用

炎症介质的作用

作用炎症介质
血管扩张前列腺素、NO、组胺
血管通透性升高组胺和5-羟色胺、C3a和C5a、缓激肽、LTC4、LTD4、LTE4、PAF、P物质
趋化作用、白细胞渗出和激活TNF、IL-1、化学趋化因子、C3a、C5a、LTB4
发热IL-1、TNF、前列腺素
疼痛前列腺素、缓激肽、P物质
组织损伤白细胞溶酶体酶、活性氧、NO

炎症介质总结

  • 作用机制:多数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少数有直接的酶活性;或介导出氧代谢产物
  • 介导靶细胞产生二级炎症介质,放大或抵消原炎症介质的作用
  • 作用于一个或多种靶细胞,依细胞和组织类型的不同,效果不同
  • 分泌到细胞外或激活后,寿命短暂,很快衰变、降解,或被拮抗因子抑制或清除

炎症过程 看图

急性炎症

常见类型

  • 浆液性炎
  • 纤维素性炎
  • 化脓性炎
  • 出血性炎

浆液性炎

  • 特点:以浆液渗出为主
  • 渗出的浆液可以来自血浆,也可由浆膜的间皮细胞分泌
  • 急性炎症早期
  • 好发部位:疏松结缔组织、浆膜、黏膜及皮肤

    1. 皮肤➡️水疱(II度烫伤、蚊虫叮咬)
    2. 黏膜➡️浆液性炎(感冒初期流清鼻涕)
    3. 浆膜、滑膜➡️体腔、关节腔积液(风湿性心包炎、关节炎)
    4. 结缔组织间隙➡️炎性水肿
  • 镜下:渗出物均匀粉染,无结构
  • 结局:
    1. 一般较轻,易于消退,不留后遗症
    2. 重要脏器的大量渗出可能引起压迫症状,例如喉头水肿、心包积液

纤维素性炎

  • 特点:以纤维蛋白原渗出为主,继而形成纤维素
  • 镜下:红染交织的颗粒状、条索状或交织成网状,常杂有中性粒细胞及坏死细胞碎片
  • 部位:黏膜、浆膜和肺组织

    1. 黏膜:伪膜性炎,又称假膜性炎
    2. 浆膜:肺纤维素性浆膜炎、绒毛心
    3. 肺:大叶性肺炎
  • 结局:

    1. 量少➡️溶解吸收
    2. 量多➡️不能完全吸收➡️机化(如:肺肉质变、浆膜腔粘连闭锁)

化脓性炎

  • 特点: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为特征,伴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
  • 多由化脓菌感染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
  • 大体:混浊凝乳状、灰黄或黄绿色、腥臭味
  • 镜下:渗出物(脓液)主要由中性粒细胞、脓细胞、坏死物、病原体组成
  • 化脓:炎症灶内大量中性粒细胞破坏崩解,释放溶酶体酶,将坏死组织溶解液化的过程
  • 脓液:化脓性炎时所形成的液化物/脓性渗出物
  • 脓细胞: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

化脓性炎的类型

  • 脓肿
  • 蜂窝织炎
  • 表面化脓和积脓
脓肿abscess
  • 定义:局限性化脓性炎,局部组织溶解坏死,并形成充满脓液的脓腔
  • 常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血浆凝固酶可使渗出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素,病变局限)
  • 举例:皮肤疖、痈、肛周脓肿、肝脓肿、脑脓肿
  • 结局:
    1. 愈合
    2. 转为慢性
    3. 蔓延(溃疡、窦道、瘘管等)
蜂窝织炎phlegmonous inflammation
  • 定义:疏松组织弥漫性化脓性炎,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性浸润于组织中
  • 常见于溶血性链球菌(透明质酸酶和链激酶)的感染
  • 好发于皮肤、肌肉、阑尾
  • 结局:易于扩散
表面化脓和积脓
  • 表面化脓:黏膜和浆膜表面的化脓性炎,脓液向表面渗出,例如化脓性脑膜炎、化脓性支气管炎、化脓性尿道炎
  • 积脓:脓液在体腔(胸腔、腹腔)或空腔脏器(胆囊、阑尾、输卵管)腔内积蓄

表格蜂窝织炎和脓肿的辨析

出血性炎

指炎症灶的血管损伤严重,大量红细胞露出于炎症灶内

常见于流行性出血热、炭疽、鼠疫等

炎症的经过和结局

后面的下节课再说

痊愈

  • 完全痊愈:致炎因子完全去除,损伤组织完全再生修复,恢复原来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 不完全痊愈:损伤组织不能被完全再生,由肉芽组织修复,最终形成瘢痕
评论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