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armacology_day9_3.18

10 个月前

抗精神病药

精神病

精神病概念(精神分裂症):

  • 在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影响下,大脑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等疾病

临床表现

  • 阳性:精神功能的亢进或歪曲(幻觉、妄想、怪异行为)
  • 阴性:精神功能的减退或消失(情感平淡、兴致缺失、意志减退、言语减少、注意力不集中)

【精神病的多巴胺假说】

阳性

  • 阳性症状与中脑——边缘叶通路的多巴胺功能亢进有关
  • 可用抗多巴胺药缓解阳性症状

阴性、认知、情感

  • 阴性症状、认知症状、情感症状与中脑——边缘叶通路、中脑——皮层通路的多巴胺功能低下有关
  • 可用拟多巴胺药缓解阴性症状

多巴胺系统与受体

【多巴胺dopamine, DA】 合成 贮存 释放 受体结合 消除

DA受体比较

中枢多巴胺系统生理功能

  1. 1
  2. 2
  3. 3
  4. 4

抗精神病药

分类

表格

典型的抗精神病药

  • 典型的抗精神病药临床用药量与D2受体亲和力呈负相关

【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缓解阳性症状的作用机制】

  • 阳性症状的多巴胺亢进假说
  • 药物的D2受体拮抗作用

【⚠️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的作用靶点】

xxx

  • 1
  • 2
  • 3
  • 4

【⚠️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的不良反应】

  • 1
  • 2
  • 3
  • 4
  • 5
  • 6

「氟哌啶醇」

比较表格

表格

【困境】

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

  • 标定D2受体: 典型的抗精神病药作用于D2受体 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对D2受体的亲和力弱

【抗精神病药与靶点的亲和力】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药理作用是否与其拮抗5-HT2受体有关?

【⚠️阳性症状的病理机制】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缓解阳性症状的作用机制(5-HT2受体部分)】

【⚠️阴性症状的病理机制】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缓解阴性症状的作用机制】

  • 药物作用于GABA能中间神经元的5-HT2受体,抑制GABA能神经元,在皮层促进DA的释放

【⚠️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病理机制(5-HT2受体)】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减轻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机制】

【非典的不良反应】

  • 体重增加及代谢紊乱(原因:内分泌紊乱/全身炎症反应/胰岛素抵抗)

【非典多重药理作用】

  • 抗躁狂
  • 抗抑郁
  • 抗焦虑

抗精神病药两类:

  • 氯丙嗪
  • 奥氮平

此节上课没讲,略

抗抑郁药

抑郁症

定义:

分类: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

核心症状:情绪低落、快感缺失

时间:显著而持久(2周以上)

流行病学:

  • 患病率4.3%(女性患病率高),患者遍布各个年龄群,首要致残原因
  • 新冠疫情导致全球抑郁症患者激增,抑郁症称为新冠后遗症
  • 2017“一起来聊抑郁症”,鼓励抑郁症患者寻求帮助

【发病机制】

单胺学说

  1. 核心观点:抑郁症与单胺递质功能低下有关
  2. 药物治疗原则:提高单胺递质的功能

应激学说

  1. 应激事件是抑郁症的主要危险因素
  2. 应激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
  3. 抑郁症患者HPA轴功能亢进

突触可塑性学说

  1. 糖皮质激素的毒性作用(丢失突触/海马、皮层功能受损)
  2. 抗抑郁药改善突触可塑性

单胺系统

【5-羟色胺Serotonin,5-HT】

  • 合成:色氨酸——>5-羟色氨酸——>5-羟色胺
  • 贮存:囊泡
  • 释放:量子释放
  • 受体结合:xxx
  • 消除:
    1. 5-HT转运体
    2. 单胺氧化酶A(MAO-A) xxx

【去甲肾上腺素NE】

  • 合成
  • 贮存:囊泡(xxx)
  • 释放:量子释放
  • 受体结合: xxx
  • 消除
    1. NE转运体
    2. 单胺氧化酶A(MAO-A) 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

【自身受体负反馈机制】

中枢单胺系统生理功能

  • 精神情感活动
  • 心血管功能
  • 睡眠——觉醒周期
  • 痛觉
  • 下丘脑——垂体神经内分泌活动

抗抑郁药

分类与机制

【⚠️抗抑郁药分类】

单胺再摄取抑制剂

  • NE/5-HT再摄取抑制剂——丙米嗪(三环类)、文拉法辛
  • NE再摄取抑制剂——马普替林(四环类)、瑞波西汀
  • 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 非竞争性抑制剂——笨乙肼
  • 竞争性抑制剂——马氯贝胺

非典型抗抑郁药

  • alpha2受体阻断剂——曲唑酮、米氮平
  • 5-HT2受体的阻断剂——曲唑酮、米氮平

【⚠️抗抑郁药的作用机制】

  1. 抑制单胺转运体——抑制重摄取
  2. 抑制MAO-A——抑制单胺降解
  3. 拮抗自身受体(5-HT2、alpha2受体)——抑制负反馈
  4. 拮抗突触后受体(5-HT2受体)——在皮层促进NE和DA释放
  5. 增强突触受体后信号传导通路(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激活cAMP通路)

前三条都可以增加单胺在突触间隙的浓度,五条都可以增加单胺的突触功能

【抗抑郁药的作用机制示意图】

看图说话

氟西汀

氟西汀的研发历史

【⚠️氟西汀作用机制】(多靶点)

  1. 抑制5-HT转运体(主要作用机制)
  2. 微弱的5-HT2c受体拮抗作用
    • 增强抗抑郁作用
    • 减少抑郁症初期治疗的不良反应
  3. 高剂量抑制NE转运体
    • 潜在的抗抑郁作用

【氟西汀的临床应用特点】

  • 临床应用:抑郁症、强迫症、惊恐发作、神经贪食症
  • 不良反应:相对少,胃肠道应激、睡眠异常、性功能障碍

【⚠️药物的抗抑郁作用延迟现象】

  • 现象1:服药1~2小时内,脑内单胺神经递质升高
  • 现象2:抗抑郁药发挥作用需要持续用药2~3周
  • 现象3:停药,抗抑郁作用可延续

突触间隙单胺水平增加——>抗抑郁作用

抗抑郁药疗效滞后原因:

  • 自身受体介导的负反馈调节
  • 突触可塑性

抗抑郁药的困境

【抗抑郁药疗效滞后的原因1——自身受体】——负反馈 【抗抑郁药疗效滞后的原因1——异身受体】——不良反应

两种后期都会脱敏,疗效显著

如何解决SSRI疗效滞后问题? 理论推测:SSRI的疗效滞后原因可能是5-HT1受体介导的负反馈 临床观察:5-HT1A受体部分激动剂丁螺环酮增强SSRI的疗效 解决方案:研制具有5-HT1受体部分激动作用/拮抗作用的SSRI活性药物

【原因2——突触可塑性】

  • 抗抑郁药改善前额叶皮层、海马突触可塑性
  • 突触可塑性改善涉及多种蛋白质的合成和结构的重塑,需要时间——疗效滞后
  • 抗抑郁药增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
  • 看图说话

快速抗抑郁药的研发策略

  • 谷氨酸系统
  • 不良反应可控性
  • 艾氯胺酮在美国上市
评论区加载中...